Thursday 30 November 2006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刻木事亲

丁(ding1)兰(lan2),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you4)年父母双亡(when he was young, both his parents passed away).

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diao1)像,事之如生(treat the figurines as if his parents were alive),凡事均(jun1)和木像商(shang1)议(yi4),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bing3)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xie4)怠(dai4)(he never lazy)。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after some time, his wife not respectful to the figurines),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sui2)将妻子休(xiu1)弃(qi4)(after finding out the truth that his wife actually poke the figurines with a needle, he immediately sent his wife away)。


~~~~~~~~~~~~~~~~~~~~~~~~~~~~~~~~

感觉上那对雕刻出来的木像竟然会流血实在是有一点儿不可思议。但是这个故事除了要表达丁兰对已故的双亲的孝顺、感恩之心外,也让我们记住不只是活着的才会有血、有泪,我们对待每一样事物都应该珍惜,更应该好好地对待。大家有没有想想为什么木雕竟然会流血、流泪呢?

其次,孝心并不是在双亲不在人世后就没了。我们应该都会见到我们的父母每年都有那么几天会拜祭已故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 {俗称忌日},又或者在清明时节带着我们去扫墓。我们是不是老是嚷着“好热啊,好累啊!为什么我们需要来扫墓?”其实,扫墓或清明节并不只是我们华人的一种习俗,像洋人他们也会到教堂的坟地去祭拜已经过世的人。这种行为其实也是让我们表达对已故的人的一种尊敬和思念。也许像新加坡这种地稀的国家,坟地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骨灰塔 {如:新加坡的光明山、等}。有些人在家里也会设立祖先碑,以便每日敬拜。

当然,我们对长辈,尤其是我们的父母的孝顺及敬爱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才来后悔 {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要抓紧当下哦。我们更不能忘记父母的教导和养育之恩。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感恩、感谢他们。就直接的方式就是好好地孝顺他们,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

^_^g

Wednesday 29 November 2006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卖身葬父

董(dong3)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cheng4)(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hi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very young),因避兵乱迁(qian1)居安陆(今属湖北)(father and son moved to another place to escape from the chaos)。

其后父亲亡故(later his father passed away),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nu2),换取丧(sang4)葬费用(sold off himself to earn some money for his father’s burial fee)。

上工路上,于槐(huai2)荫(yin1)(under a tree)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the girl no family members or no home to go back to),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jin3)缎(duan4),为董永抵债赎(shu2)身。

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A3%E6%B0%B8

很感人吧?董永为了葬父而卖身。而且当他遇上那个自称无家可归的女子时,他还是收了她,将她迎娶为妻。虽然感觉上,这个故事太奇幻、太玄了,但是,这故事要表达的讯息是:董永的孝心感动天地,所以天帝才会派其女下凡来帮助他。

^_^g

Tuesday 28 November 2006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戏彩娱亲

老莱 (lai2)子,春秋时期楚国隐(yin3)士,为躲避世乱,自耕(geng1)于蒙山南麓(lu4)。

他孝顺父母,尽拣(jian3)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ba2)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

从故事中,我们是否觉得老莱子有点儿像是个老顽童呢?其实不然。虽然他当时已经年迈,可是他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博取父母开心,而时时学小孩儿般地逗父母笑。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小孩儿,无论我们的实际年龄多大了,我们还是可以保持我们赤子之心、我们的童真。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地残酷、变得再复杂,我们都要保持我们最初的心和那份童真哦。

^_^g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鹿乳奉亲

郯(tan2)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huan4)眼疾(ji2) (eye disease),需饮鹿乳(ru3) (deer milk)疗治。

他便披(pi1)鹿皮进入深山,钻(zuan1)进鹿群中,挤(ji3)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lie4)人正要射杀一只鹿,郯子急忙掀(xian1)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

郯子为了要让双亲治疗眼疾而披鹿皮混进鹿群中挤取鹿乳其实可能是种很危险的行为。试想想,如果猎人在他未发现他们之前就射箭,他可能会因此而丢了性命,但是他并没有顾虑到这一点。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对了,就是因为他已经将父母的病情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上。他是不是很勇敢、很孝顺?

^_^g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芦衣顺母

孔子的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闵(min3)损(sun3),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yan2)渊(yuan1)并称。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nue4)待他。
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mian2)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lu2)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qian1)车时因寒冷打颤(chan4),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bian1)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sui4)后妻(divorce his second wife)。闵损跪求父亲饶(rao2)恕(shu4)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ai2)冻(dong4)。”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本文来自聊城门户网www.Lc365.net】

*Note: 颜渊也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敏而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以德行著称,可惜短命。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7%B5%E6%8D%9F

这个故事像不像华语版/乾道版的灰姑娘呢?相信这个故事并不让人觉得陌生。因为这是一个学堂上应该有教过的课文之一吧。

其实有些时候,你们会不会发觉如果我们不去计较、记仇的话,大家就会更快乐一点?颜渊宁可自己一个人受到继母的虐待也不希望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跟他一样挨冻(如果父亲休了继母的话)。他的心胸实在是很宽大,也为了弟弟们着想。

大家要紧记:饶恕是世上最大的美德哦!饶恕别人也就等于放过自己,因为心就不再窄了呀。

^_^g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百里负米

孔子的其中得意弟子名叫仲(zhong4)由,也叫做子路, 春秋时期鲁(lu3)国人。(前542年前480年),

他的性格直率(shuai4)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he led a poor life when he was young),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50km)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chu3)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cheng4)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lei3)叠(die2)的锦(jin3)褥(ru4)上(sitting comfortably on stacked, cotton-padded mattress),吃着丰盛的筵(yan2)席(xi2) (feast; banquet),他常常怀念双亲,慨(gan3)叹(tan4)地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note: “里”is a unit in Chinese.
一里 = 500m
Therefore, 百里 = 500 x 100
= 50,000m
= 50km!!!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B2%E7%94%B1

哇!相信百里(50km)对我们来说应该算是很长的一段路程吧?子路的孝心侍奉着父母,无怨无悔,而且在他当上大官后,即使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也还是惦记着他们,还是想要孝敬他们老人家,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_^g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啮指痛心

曾 (zen1) 参 (shen1) ,春秋时代鲁 (lu3)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 “曾子”,以孝著(zhu4)称(famous for his filial acts)。

少年时家贫(pin2),常入山打柴(chai2)。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cuo4),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knelt down and ask his mother)。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pan4)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cen2) 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篇》)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本文来自聊城门户网www.Lc365.net】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E%E5%8F%82

我们有没有遇过像这样“心有灵犀”的经历呢?像曾参的年代,通讯并不发达,如果要传家书可能也要个几天。他到山上打柴,心里也还是有惦记着家里,因此当母亲在情急下咬手指时,他能感应到,而且是钟心疼的感觉,足以表现出他的孝心。

其实我们的身体发肤都受之父母,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爱惜我们的身体,不要无辜地伤害它。

^_^g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亲尝汤药

汉文帝姓刘名恒(heng2)。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si4)奉母亲从不懈(xie4)怠(dai4)。母亲卧(wo4)病三年(sick and bedridden),他常常目不交睫(jie2),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place great importance on using virtues to govern his country),兴礼仪(taught a lot of good values to his people),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yu4)为“文景之治”.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98%E6%81%92

汉文帝是位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对象。我们生病时,父母都会待在我们的身边,照顾我们,那我们可否有关心他们呢?

^_^g

二十四孝的故事之孝感动天

舜 (shun4),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 (yao2),名重 (chong2)华,号有虞 (yu2)氏,史称虞(yu2)舜(shun4)。

相传他的父亲瞽(gu3)叟(sou1)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a place to store dry goods)仓顶(roof)时,从谷仓下纵火(set fire),舜手持两个斗笠(bing3) (a kind of hat which farmers will wear)跳下逃脱。

让舜掘(jue3)井(dig a well)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tian1)井(fill up the well),舜掘地道(dig underground tunnel)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ji4)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chu3)草。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e3)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become emperor)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minister)。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9%9E%E8%88%9C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也许会对我们不好,但是只要我们有宽大的胸心,不计前嫌、真心相对,好好地对待他们的话,相信他们终会改变哦!要紧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



就像舜,即使父亲及继母、异母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也不计前嫌,照样孝顺父母、对异母弟慈祥,这种心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效仿。

^_^g

微笑学习馆开张咯!

这个将是我们开始学习的地方。往后的日子,会将大家和微笑学习馆分享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所以,如果您有好资料,可别忘了和微笑学习馆分享哦!大家一起来学习!^_^g

接下来的一系列二十四孝的故事是由俊杰先生提供的。在这里,馆主要特别感谢他的慈悲,在百忙中也不忘时常提供我们精神粮食。嘻!

^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