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April 2007

三字经 – 女蜗补天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释义
东、南、西、北是地理的四个主要方位,它们是与中央方位相对应而言的。

故事
传说远古时期,颛顼帝 (zhuan1 xu1 di4) 统治天下,水神共公不服,就与他打了起来。这场战争异常激烈,最后打到一座叫不周山的山下。共公见战局僵持 (jiang1 chi2) 不下,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这样一来,灾祸发生了。原来,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就倾斜 (qing1 xie2) 了,大地塌陷 (ta1 xian4) 了,洪水开始泛滥 (fan4 lan4)。女蜗为了拯救 (zheng3 jiu4) 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熬成膏,把塌了的天补了起来。但倾斜的天再也难以恢复,凹陷的地也不能平复。这就是为什么太阳从西方落下,江河向东南流的原因。


~~~~~~~~~~~~~~~~~~~~~~~~~~

哇,馆主从来都不知道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江河向东流耶。原来是这样哦。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啦,但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也不是全都是空谈的呀。

不过哦,这个故事却也启发馆主的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的一个念头、一个举动都可能会殃及他人哦。就像共公,他的一个撞向不周山的举动就让天地变了样。我们的一举一动也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哦。所以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凡事不要太冲动,也不要意气用事。

^_^g

Saturday 28 April 2007

三字经 – 黄帝制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释义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并依此秩序循环运转,永不停息。

故事
中国的历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之一,即科学又实用,相传它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有两个大臣,一个叫羲和 (xi1 he2),一个叫常仪 (chang2 yi2),他俩对天文都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黄帝就叫羲和研究太阳的运行规律,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因为是在黄帝时期开始使用的,所以叫做“黄历”。经过后人的不断补充完善,一直沿用到现在。


~~~~~~~~~~~~~~~~~~~~~~~~~~~~~~~~~

啊!好棒对不对?原来我们现今能懂得是什么时候,季节等,都是早期的人研究出来的!哇!试想想,要不停地研究、追随着星斗、日月才能研究出哦,在当时是多么的困难呀,可是羲和跟常仪却是多么用心、有耐性地研究着。

所以我们也要有这种好学、不断求进步的精神哦!

^_^g

Monday 23 April 2007

三字经 – 岳飞尽忠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释义
封建 (feng1 jian4) 社会有“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臣之间,臣要绝对服从君,父子和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故事
岳飞是南宋 (nan2 song4) 著名的抗金将领,正当他打败金兵的入侵,准备反击时,昏庸 (hun1 yong1) 的皇帝赵构 (zhao4 gou4) 却听信谗言 (ting1 xin4 chan2 yan2),紧急召回岳飞。有人劝说岳飞不要听从朝廷的调遣 (diao4 qian3),岳飞却认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结果回朝后,被秦桧 (qin2 hui4) 等人害死在风波亭。岳飞之死是愚忠 (yu2 zhong1) 的表现,令人叹息。但《三字经》的作者却大胆地认为,君臣之间有相互尊敬的义务,父子之间有相互爱护的亲情,夫妻之间有相互和顺的责任。这样,社会就能安宁,国家就能富强。

~~~~~~~~~~~~~~~~~~~~~~~~~~~~

说真的,馆主也认为岳飞的做法是有点儿愚忠。{愚忠就像是有点儿盲目、愚蠢地效忠} 但是也没办法,当时属封建社会思想,理所当然地臣是必须服从君的调遣、指示。如果换来现今社会,应该会有很多“为什么”罢?无论是父母、老师或老板的吩咐,我们不一定就这样地听从而照办,对吧?嗯,不知道是我们不懂或不管什么,还是因为我们一定要弄个清楚才会服从。当然,有好也有坏。有些时候我们要学习听从吩咐、指示,因为上头未必能在一时间告诉、解释一切。但是盲目地跟从又有点儿不知所以然。

哈哈!做人有时还真难啊!不过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知道或认为是对的,一定要二话不说地做哦!

^_^g

Saturday 21 April 2007

《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是用喊的?》

有一天一个有智慧的教授问他的学生以下的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

“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而已,你还是用喊的?难道不能小声地说吗?为什么总是要用喊的?” 教授又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让教授满意的。

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用喊的。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更大声。。。”

教授接着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怎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用喊的,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地说话,但是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最后教授做了一个结论:
“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自然地过了几天,等要心的距离已经比较没有那么远时,再好好地说吧!”

~~~~~~~~~~~~~~~~~~~~~~~~~~~~~~~~~~

哇,其实馆主在前些时候就听说了这个问题和答案,说得真好对吗?人与人之间啊,往往就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心”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才会开始挑对方的不是,然后嘞,就起争执、吵架咯。所以,馆主很赞成那位教授的结论。我们在生气时千千万万不要故意说些气话来伤害彼此,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过些时候,当气也消了,才好好地坐下来谈哦!

要记住哦!

^_^g

Friday 20 April 2007

《人生小丑》

作者:錁韡

“辽阔,
原来只属于天空和海洋。”

从前从前,有一群在天空中快乐飞翔的鸟儿好希望自己是人类,因为从天空往下瞧,陆地是多美好、多么的多姿多彩的啊!所以,它们恳求上帝让它们愿望成真,后来上帝就让这群鸟儿变成了人类。

但是这群鸟儿在当了人类一些日子后,就后悔了。当人类是有很多烦恼,是它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它们不了解为什么和它们在天空中看到的情况如此不一样,可是它们却很肯定它们想要重回天上,当它们原本自由自在的鸟儿。辽阔,原来只属于天空和海洋。

但是身为人类的我们,并不像它们一样可以“妄想”自己不再是人类。我们无论怎么样,都要学习打败困难。可是,我们却也深深地了解,有些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道理。所以,为了掩饰内心的困惑、难过,我们选择扮演另一个角色 --- 小丑。

在别人面前,我们就像小丑一样,总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老是嬉皮笑脸、事事都无所谓的德性。但是其实内心里,却是有着很多压力、很多不为人知的难受,一个人扛着。这种痛楚,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地了解吧?压抑着的心情,是为了逞强还是为了不让自己在他人面前显得软弱?是为了不让别人担心还是因为不想与他人分享?有些时候,我倒是蛮同情当小丑的人们,有些时候是因为想到“你有烦恼时,你倾诉的对象很可能也有自己的烦恼,为什么要去增加别人的烦恼和负担呢?”,所以宁愿有苦也往心里吞,也要做他人的依靠。

有一位老人家他说,当人最艰难的学问之一是“适可而止”。例如‘爱’,不管是男女之情还是亲情,无论太多还是太少都会给对方压力。好难的一门学问对不对?因此当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时,我们往往选择逃避。所以,就扮小丑咯。因为嬉皮笑脸底下的忧伤是别人看不到的、是可以好好隐藏的。有个人问起,要如何一直笑,灿烂地笑?其实,只要“心”是真心诚意的,发自内心的,就一定可以笑得那样。我们是不是不太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了呀?

其实,扮小丑并没有错,因为在开导或逗别人时,我们已经放下自我,希望世界还有欢乐。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会开始感到彷徨无助、对生命心灰意冷。要如何让‘小丑’打从心里地逗别人开心而不委屈自己呢?嗯,就是别在同一个问题上打转太久,因为“快乐,就是不把烦恼变成困扰”哦!小丑们,加油!

~~~~~~~~~~~~~~~~~~~~~~~~~~~~~~~

哇,新的哦!嗯,我们是不是有些时候也像小丑一样啊?其实馆主人为当小丑也没什么不好呀,只要我们不要老是压抑着自己、不要太委屈自己就好了。像文章中老人家提到的:要学习‘适可而止’,这不容易哦!大家要加油!

^_^g

Wednesday 18 April 2007

三字经 – 开天辟地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释义
古人把构成世界的主要部分天、地、人称为“三才”,把日、月、星称为“三光”。

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像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后觉得十分憋气 (bie1 qi4),便用巨斧把“鸡蛋”劈开。里面清静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 (hun2 zhuo2) 的阴气形成了地,人与动物就生活在中间,这就是“三才”。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 (bu4 qu1 bu4 nao2) 的斗争精神和奋不顾身的品质。


~~~~~~~~~~~~~~~~~~~~~~~~~~~~~~~~~~~

相信各位应该还记得前些时候我们在“关于农历新年”中读过盘古开天辟地的相同故事吧?对啊,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是世世代代传下来,大家或多或少都还蛮感激盘古的罢?嘻!

其实,我们的前辈、祖先真的真的与大自然争斗许久,才有我们今天。而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不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就要从此失去了呀?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是我们现代人却是不停地用取未来的资源,那将来的人该怎么办啊?我们不可以老是那么自私自利好吗?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学习我们祖先的品质、精神哦!

^_^g

Sunday 15 April 2007

三字经 – 仓颉造字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释义
我们要学会用数字计算,必须先会识字。万物之数从一开始,后面是十、百、千、万,没有终点,无限向前延伸。

故事
汉字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上古时期,人们靠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到了黄帝时期,有个叫仓颉 (cang1 jie2) 的史官,受当时人们占卜 (zhan1 bu3) 的启发,开始了“新符号”的创造。山川河流的去向、鸟兽鱼虫的斑纹羽毛和动物活动的姿态都成了他研究的对象。经过不懈 (xie4) 的努力,他终于遭到了创造文字的方法。据说,这一创举使天地震动、鬼神哭泣。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只要脚踏实地,一定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

大家是不是觉得文字不被我们重视啊?对咯,我们先前也有学习过的啊, 在“敬惜字纸之道”中,就有提到为什么要珍惜字纸。瞧,古人造字不易,我们却老是糟蹋字纸,真是不应该呀。

哦对了,有多少人还记得或知道“黄帝”是谁呀?哈哈!如果想不起或不知道再来问馆主好吗?

^_^g

Saturday 14 April 2007

三字经 – 孔融让梨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释义
孔融 (kong1 rong2) 四岁时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做弟弟的对于兄长,应该懂得这个道理。首先要懂得孝顺长辈和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学知识。

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在他四岁时的一天,有人送来一筐 (kuang1) 梨。大人让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那个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呢?” 他说:“哥哥年级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怎么能拿大的呢?” 大家听了点头称赞。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孝悌之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该懂得的道理。


~~~~~~~~~~~~~~~~~~~~

对啊!不知道我们现代哦,是有好吃的东西就快快拿最大的那个给自己,还是会为他人着想呀?我们是不是动不动就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争吵?是不是老爱跟他们争东扯西的啊?是不是觉得他们特别的烦?是不是觉得为什么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却不会那么认为?回家真是件好烦人的事呀?

我们是不是我们把家人当成是“理所当然”了啊?

记得在先前的文章中馆主也有提到我们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可能是别的国度、别的地区的人、甚至是我们学校的一些朋友梦寐以求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家和家人。而就算我们现在还有个“家”,你能确保明天也不会有变卦吗?不是馆主悲观或想吓唬你们,而是我们真的真的常常将在手中的幸福让它溜走,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真的要学习《珍惜》哦。

像孔融,年纪轻轻的就懂得要让兄长。懂得“孝悌”。他当时才四岁耶!我们会不会感到惭愧啊?没关系,我们乘现在还有机会赶快将这个缺点改正过来好吗?大家一起加油!哦,对了,还有啊,如果兄弟姐妹间能够和睦共处,相亲相爱的话,也是种“孝”的表示哦!因为父母亲看见孩子团结,一定很安慰的!

^_^g

《你会是个怎样的园丁?》

作者:錁韡
“一个没见过破碎的人
是无法了解裂痕带来的伤痛的。”
园丁是花花草草们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园丁能让花草丛生,使得花园生机勃勃;一个不好的园丁却会让花草失去它们应有的色彩,使花园黯然失色。

对我而言,为人师长(甚至是学长,学姐)的我们就好比园丁,我们的下一代(或学弟,学妹)是否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得看我们是否有好好的栽培他们了。何谓一个好的园丁呢?说实在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相信一个活在以前或是用他以前老师所用的方式来教育这一代的人,肯定不会是个现今的好园丁。

现代的孩子们已经不一样了,他们可说是被现在的家长们宠坏了,不只是吃软不吃硬,更是连五伦八德都不放在眼里。什么尊师重道更已经不被提倡了。如果老师体罚学生,家长会投诉,登报刊,搞到该老师被迫离职。至今我们的教育界已失去了多少位好老师?这是否又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素质正在降低?这也许是个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似乎都在做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我更深深地认为,有一些“园丁”似乎以前是温室里的小花一般,到了现在,虽然成为了园丁,却还是怀着一颗很纯真,无知的心。虽说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却会让小朋友们放肆地爬到头上,而且很容易被一些事情打倒。因为没有尝过失败,没遇过逆境,他们很难了解或解决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一味地认为这个世界是完好无缺,这也似乎太过于天真的想法。一个没见过破碎的人是无法了解裂痕带来的伤痛的。没有遇过风暴很难知道如何在大风大雨中峙立不倒,我们要学习能屈能伸,最后学习变得更坚强,而且,我们还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雨时,我等待太阳的出现;雨停了,我竟等到了彩虹。”我觉得这句话似乎在鼓舞着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我们尚未知道结局是如何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个好园丁,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努力地去尝试了解我们的“花草”,并且尽量让他们发挥自如,健康地成长,同时也教会他们要吃得起苦,不怕风雨来袭,那么我想这个花园将会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地方。

~~~~~~~~~~~~~~~~~~~~~~~~~~~

哈哈!馆主今天要与各位分享錁韡小姐要与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听说是她在几年前写的,而且还未发表的哦。哇,好感动哦!哈哈!其实,这个‘园丁’的故事是想要提醒我们有时候也要勇敢一点罢?也不要太过固执。啊!记得以前有人说过在手心里写个‘心’字是提醒那个人“不要太固执,偶尔也要听听心怎么说啊”。嗯,没错,我们有时也别太主观,也许事情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哦!

我们一起来好好努力,加油!要做个坚强、吃得起苦的小草!

^_^g

不吵架的秘訣

(摘自修道故事小品集)

從前,有一戶人家經常吵架,看到隔壁一家卻非常和樂,十分羨慕之餘,便前往請教:「你們家好像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從不吵架能否告訴我,這到底有什麼秘訣?」

「我們家每個人都是壞人!所以從來不吵架!」男主人回答道。問的人不明其意,深覺侮辱,很悻悻然地回去了。

有一天,極為和睦的這家人,腳踏車被偷竊,他們全家人的談話,無意間被鄰人聽見了:
「沒有將大門關好,是我的錯!」
「不!我忘了上鎖,應該才是我的錯!」
「那裡!是我把車子放在院子裡的,全是我的錯!」

聽了他們紛紛自承錯誤,使得鄰人恍然大悟。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誠然,每一個人難免會犯錯,但只要我們能夠深切的反省,並勇於改過,則要進入西方之門不難矣!因為在神的國境裡,是罪惡真空的地方,人人皆想進天堂,卻不知道自己揹了一身的過錯包袱,則如何能走進那天國之門呢?

活佛師尊慈示 ── 一個聖人,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不對的。而一個平凡的人,他所作所為覺得自己都是對的。無心犯錯謂之過,明知故犯謂之罪。一個大罪之人,是由小過所積成的。真正的過失是有過錯,而掩飾自己的過錯,那才是真正的過錯。

~~~~~~~~~~~~~~~~~~~~~~~~~~~~~~

啊,读了故事以后,大家是什么感觉呀?我们不要老是背着包伏嘛。是不是常吵架呀?希望有学习到“不吵架的秘訣”噢!哈哈!

^_^g

Friday 13 April 2007

三字经 – 黄香温席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释义
黄香从小非常懂事,九岁时,就懂得冬天给父暖被褥,让父亲睡觉时感到温暖。孝顺父母是人的基本原则。

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孩儿,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 (wu4 re4),以免父亲着凉。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有孝心,这也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


~~~~~~~~~~~~~~~~~~~~~~~~~~~~~~

怎样,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故事有种熟悉的感觉呀?对了,就是先前我们在二十四孝故事里头,俊杰先生跟我们分享过的呀!所谓温故而知新嘛,你们瞧,连三字经都是从“孝道的故事”而由来的哦,可见“孝道” 是如此重要!

当然,拥有孝心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很少将它发扬呢? 成长中是离不开“家”的。你知道吗,我们很多人比世界上很多的小朋友都还要来得幸福了,因为我们有‘老爱在我们身边唠唠叨叨的父母’、‘老是与我们针锋相对的兄弟姐妹’、‘有每年见不到几次面的亲戚朋友’、等。这些可能是有些人梦寐以求的,却一辈子也没法拥有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地珍惜,更感恩可以拥有呢?

握在手里的往往不被珍惜,让幸福从手中溜走后才懂得后悔,会不会太迟呢?馆主记得有个人说过:“那样的后悔,一次就够了”,意思就是要我们不要在后悔后还再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要铭记在心哦!也要记得,无论发生什么事,家人是不会丢下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好吗?

^_^g

Thursday 12 April 2007

三字经 – 孺子可教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释义
一个人年少时就应该多拜访老师,结交好的朋友,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礼仪和做人的道理。

故事
秦朝末年的一天,张良在桥上遇见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叫他去捡起来。张良心里很不痛快,但看到对方年纪很大,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老人又让他帮自己穿鞋,张良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忍耐住,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笑着对张良说:“孺子可教。” (ru2 zi3 ke3 jiao4) 意思是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 (chuan2 shou4) 给他。后来老人传给他一部兵书,使张良成为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谦虚有礼的做人原则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

哇,张良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罢?馆主记得以前有读过老人甚至还邀他必须比老人更早到桥上等他,因为要敬老约会时怎么能比老人更晚到呢?可是先前的几次,无论张良提早出门都还是比老人晚到,最后一次,张良决定不睡,老早就到桥上等候老人的到来。果然不出所料,老人随后也就到了,而且看到张良开窍了,满心欢喜,就传授他兵书。

所以啊,我们要时时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且有些时候看似我们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也未必如此。不要因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气馁,说不定,下个转弯处事情就有了转机哦!

^_^g

Tuesday 10 April 2007

《在乎》

作者:芝子

“这无论是潜意识的改变与否,
但它确确实实是我们所要看到的结果,
不是吗?”

人生的路上走走停停,似乎不难发现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口是心非的行为。在他人面前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心里是十分在意的。也许掩饰能够让我们的真感情不轻易被识破,让自己好过一点,但实际上,我们却让事情搁在心中。既然每一个人也许都会如此,我们也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答案。

譬如笔者的妹妹有一回就很气恼地倾诉说她的朋友总是以一副不以为然地态度来回应大家对他的关心。友人的一句:“你们讲的大道理我都听得懂,只是看我要不要听进去而已”就足以让妹妹气愤地投诉:“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把朋友们的关心当成什么了!”

可是,对笔者而言,该友人并非真的不在乎。往往,人都爱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别人说的,我们实际上是有听进去的,但是就爱嘴硬,嚷着“不在乎,不管”,但是如果我们是真的不在乎,我们其实就已没有听进去了呀。更何况,我们是否有留意到其实那个我们说的人逐渐地在改变呢?嘴上嚷着“无所谓,不在乎”的人,其实很在意地把你说的话放在心上。这无论是潜意识的改变与否,但它确确实实是我们所要看到的结果,不是吗?

笔者相信,如果一个人对你而言是不重要的话,你就不会浪费力气去生他的气了吧。你既然会生他的气就表示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你会气愤他的毫不在乎,他的无所谓,是因为你在乎这个朋友,所以你也不必再骗自己说“不管他了啦,他爱怎样就随他去吧。我才懒得管他咧。”倘若你是真的不在乎,那么他人的反应根本不足以让你苦恼,生气。

同样的道理,身为儿女的我们时常会觉得父母很多时候都很不讲道理,成日只会骂我们,所以就以更叛逆的态度去面对,有些更以“我才管他去死”的态度来作回应。我们何尝不去想想,父母有时口头上是说不管我们了,但是事实上他们的心里的痛楚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如果他们真的不在乎我们,那又何必来骂我们,打我们,搞到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为何他们还要那么辛苦地工作来养育我们呢?我们是否有丝毫感恩的心呢?要面对我们的无理取闹,我们的要求,他们可是背负着何等的重担。

对于老师们,我们又以怎样的态度呢?老师也都不在乎我们吗?他们的工作是否只是在学业上而已?我们可有体谅他们的苦心,那份想把我们教育得更好的用心?难道我们真的视而不见,一点儿也不在乎吗?

所以,请不要再说你不在乎。因为事实上,其实你比谁都还要来得在乎所发生的一切。


~~~~~~~~~~~~~~~~~~~~~~~~~~~~~~~~~~~~~~

好,馆主从现在开始又将加入一个新的区域,让我们大家可以投稿哦!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同时有很多不同的课题在学习馆内出现哦!好兴奋、好兴奋啊!为我们打响第一炮的是馆主的一位好朋友 --- 芝子小姐,她写了一篇跟《在乎》有关的文章,那么,大家觉得她说得对吗?我们是不是犯了‘口是心非’了呀?

好啦,请大家踊跃投稿哦!文章长短都没有问题!

^_^g

Thursday 5 April 2007

三字经 – 和氏献壁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释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和细致的雕刻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故事
和氏璧是一块非常名贵的玉石,它没有被发现前隐藏 (yin3 cang2) 在一块石头里。战国时期,一个叫卞和 (bian4 he2) 的人看出它的与众不同,就拿去献给楚厉王 (chu3 li4 wang2)。厉王却认为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卞和又把它献给武王,结果又被砍掉右脚。到了文王时期,才接受了这块玉石,剖开一看,果然得到一块完美无瑕 (wan2 mei3 wu2 xia2) 的宝石。和氏璧虽然名贵,但如果没经过精雕细刻,就将永远是块石头。于是如此,人何尝不是呢?


~~~~~~~~~~~~~~~~~~~~~~~~~~~

哇!馆主好敬佩卞和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哦!对啊,有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判断或决定很有信心,就算被人诬赖、不被相信,我们也要坚持下去!你瞧,到了最后,他不是幸得文王德信任,而没有让这块名贵的和氏璧被埋没了吗?

有时候呀,我们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各个都有可能是块一直隐藏在石头里的和氏璧哦!加油!

^_^g

Tuesday 3 April 2007

三字经 – 凿壁偷光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释义
人如果不经常学习,是不好的习惯。年幼时不好好学习,长大了难道会有所作为吗?

故事
汉朝时,有个叫匡衡 (kuang1 heng2) 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他年少时家境很贫寒,买不起蜡烛。他看到邻居家有烛光,就在自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助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同县有户人家很有钱,藏书也很多,匡衡自愿到他家打工,并声明不要工钱。主人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主人被他的求学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匡衡终于学有所成,做了丞相 (cheng2 xiang4)。

~~~~~~~~~~~~~~~~~~~~~~~~~~~~~~~~~~~~~~~~~~~

对啊,如果年方少时不努力读书,尤其像我们那么幸福有机会念书的时候不好好地来学习,那么老来必定要后悔的哟。我们要学习匡衡的学习精神好吗?

^_^g